【人物專訪】留學交換:IB106 楊令瑜學姊
「那段時間非常的奢侈,所以我覺得去交換的人,一定要很用力很用力很用力地把握交換的時間。」
在10月6日的交換講座後,系學會更深入地訪問了到奧克蘭大學交換的楊令瑜學姊。除了更詳細的詢問交換學習的過程,還另外訪問學姊在交換期間到各地旅遊的經歷,最後也請學姊分享自己的交換感想及提點幾項關於交換的小建議,期望能讓大家對交換的想法更加清晰。
與令瑜學姊的Q&A
Q.
紐西蘭是怎麼樣的國家?交換之前和回來之後的感覺有甚麼不一樣?
A.
紐西蘭是個很悠哉很悠哉的國家,沒什麼夜生活,晚上大概八點店就都關門了,因為他們很重視”Work-life balance”,所以他們的工作環境蠻好的。那邊的人休閒時間都在戶外活動或去健身房。紐西蘭人跟我們認知中的西方人(美國人)不太一樣,紐西蘭人講話婉轉、個性溫和、對外來移民友善(因為外來族群人口比例高)。物價的話,外食蠻貴的,但自己買來煮的話跟台灣差不多,其他生活用品、大型全球連鎖品牌也跟台灣差不多。
「去紐西蘭之前,除了緊張並沒有其他特別的感覺。」在紐西蘭時了解到,交換是一樣過著平凡的生活,只是環境、人不一樣,行為決策就不一樣。在台大很舒服,幾乎不動腦就可以過一整天,可是在紐西蘭要適應、要交朋友,也不熟悉環境,但適應之後就一樣啦。剛開始也會好奇去歐洲的感覺,但不管去哪都會很好玩,因為只能走一條路嘛!所以經歷的那段路程都會是最特別的。回來後很慶幸去的是紐西蘭,因為那邊台灣學生少、種族多元,所以有很多機會可以跟其他國家的人接觸、交到各地的朋友。如果是歐洲,一起去的人很多,可能會想跟台灣人一起,因為比較輕鬆。如此一來就不能交到那麼多朋友,也不會有這些經驗。
Q.
在紐西蘭交換期間是如何利用課間時間及假日?又是如何分配讀書和娛樂的時間?
A.
我在奧克蘭大學的課表很空,但課很重。在紐西蘭生活,生活瑣事很花時間,每天要煮飯、一個禮拜要採買一次等等。至於課程的部分,我那時候會翹掉星期一早上八點到十點的行銷課,因為教授的紐西蘭腔很難懂,又講得很快,所以聽不太進去。再加上上課時,每門課都有錄音,而下課後老師會把簡報配錄音上傳,所以我在宿舍聽錄音就可以做筆記。平日晚上煮完飯,就跟朋友聊天、串門子,比如說紐西蘭宿舍有個傳統:如果在房間沒事的話,就會把門打開,意思就是「我現在沒事你隨時可以進來。」
在休閒娛樂與讀書時間的部分,因為出去玩蠻花錢的,那時會有窮學生心態──「都花這麼多錢出來了,能省則省。」但現在反而覺得既然都在那邊,就花點錢出去玩也沒關係。在讀書方面,我花蠻多時間的,比在台灣認真,因為不想要拿個C回來,能拚A就拼A啊。如果連念都沒唸的話,會什麼都寫不出來;而且英文不是母語,所以會花更多的時間唸書。
Q.
最難以適應的事情?後來是如何適應的?
A.
剛開始寢室空蕩蕩的,家徒四壁的感覺,而且也沒有朋友,要從頭把生活建立起來。而且開學前一週宿舍都很安靜,新生訓練前我出去都沒有遇到任、何、一、個、人,真的超級可怕。只有”Resident adviser” (宿舍輔導員) 偶爾會來關心,所以很惶恐、很無助。認識一些人後就會一起行動,比如說辦學校手續、出去玩、吃飯、採購東西,所以建立了交友圈後就有點跟家人斷訊。前三天會很想回去,但有了朋友就開啟了開心的交換生活。
之後是語言的問題,因為紐西蘭腔腔調很重、講得又快、不像英文每個字都發得字、正、腔、圓,所以聽得很不習慣。而且大部分的朋友英文就是他們的母語,所以我只要講話沒辦法跟上、表達想法時卡住,就會擔心因為英文不好而被認為不聰明或能力不好,因此更努力加強自己的聽說能力。剛去紐西蘭的時候,買東西前我都會在心裡面默念,直到可以非常流暢、無懈可擊地講出那句話之後才開口。飲食的部分因為自己煮所以不會不適應,也不會很想家,反而樂不思蜀。甚至在那裏的生活剩下兩個月的時候,我變得非常焦慮,因為不想回台灣。
Q.
和外國的朋友相處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最難忘有趣的事?
外國人分很多種,每個國家會有個中間值,每個人會再有些誤差,所以沒辦法把他們的行為普遍化。我有一群比較好的朋友,我們前一個多月每天都黏在一起。有次有人說要去看流星雨,就到了一個叫 Karakara Beach的地方,星星很漂亮、很像頭皮屑,超多的。但等到要睡覺的時候,我發現我的睡袋濕了,因此太冷所以我睡不著,外面又伸手不見五指,加上風聲、雨聲,超可怕的。另外,因為紐西蘭的營地會有人巡邏,要出示申請證明,但那邊又沒有訊號,所以我們要再開車到有訊號的地方下載證明。而且我帶的睡袋很不保暖,可能因為台灣人比較怕冷,睡袋保暖的程度不適合台灣人,所以每次露營都快被冷死。
不過後來我們也沒什麼連絡,因為我們後來吵架了,而且吵架的原因超好笑:我們在玩「小天使與小主人遊戲」的時候惡整了其中一個人,但有點超過,所以那個人後來淡出了。之後我們也分崩離析,反正就是一群荒謬的朋友就是了。
Q.
課業及生活上遇到怎樣的困難,如何解決的?有遺憾的地方嗎?
A.
課業的部分,對我來說比較困難的是寫essay跟讀paper。像紅酒課,它極度科學,本來以為只是喝喝酒、學葡萄品種、產地,沒有。我為了報告查了一堆化學論文,都是奇怪的分子式和化合物的名字。在國外學習有個很煩的點──你的database都是中文,所以用英文會講不出來,感覺很無知。像品酒的時候,歐美人他們會說:「有黑醋栗的味道。」「黑醋栗」你吃過嗎!?我這輩子只吃過黑醋栗口味的黑嘉麗軟糖!他們的database你都沒有,這就是文化差異,互動或對話時就會有壓力。只能自己多努力吧,也可以請朋友幫忙。像我就請英國人幫我看論文,因為英國人以文筆優美出名的。至於生活上,只有人際關係的困難而已。
學習上沒什麼遺憾。像我最喜歡的是那門行銷課,雖然只拿了B-,但我覺得台大三門行銷課都抵不過那門課。期中的時候,我覺得在台灣兩小時內寫出三篇五百多字已經很了不起了,但考卷發回來卻發現自己寫的篇幅太短。於是我就玻璃心碎了一地,所以期末很努力地念,每篇增加到八、九百字,已經盡最大的力了,此生無憾。比較會有遺憾的是交換期間應該多出去玩一點,在紐西蘭的時候太常跟朋友宅在宿舍裡了。
Q.
台灣大學生在什麼地方可以向紐西蘭大學生學習?那台灣大學生有哪些紐西蘭大學生缺乏的特質?那相比於紐西蘭大學生,台灣大學生有哪些特質?
A.
他們不像台灣大學生群體感很重,沒有「系」的概念、也沒有「系邊」、「核心」這些概念,更沒有系上活動,頂多是參加社團,每個個體都很獨立。台灣大學生則很活躍、很會辦活動、比較沒有那麼愛唸書、要屬於某個團體才合群,可是在紐西蘭不會,大家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我覺得這樣比較自由,不過也有人喜歡群體生活這種「家」的歸屬感,見仁見智啦。在讀書方面,他們比台灣大學生認真、比較有上心學習,畢竟他們大學前很輕鬆,唸大學的比例也不高,所以唸大學的人都是真的想唸書的。不過上課氣氛差異不大,也蠻安靜的、互動不多。還有,台灣大學生比較會也比較重視做簡報跟上台報告,但在那邊大家都帶稿唸,這在台大國企系是、不、能、發、生、的、事、情、啊!所以跟我同一組的人都被我要求背稿。比方說,在經濟學那門課的報告,我們那組三個亞洲人,很用心地準備、用國企系的等級做簡報、全部背稿, 就拿班上第一,教授超滿意的。而且我剛開始英文不夠好,也講不過他們,但努力就可以克服這些劣勢,所以有沒有用心很重要。
Q.
旅行中是否有緊急嚴重的經歷,如何解決?是否有可以提醒的地方?
A.
最嚴重的是弄丟手機。去澳洲的時候,手機在飛機上掉了,我出了海關才發現,雖然後來有找到,但要自己聯絡快遞公司取件。之後信件來回拖了很多時間,所以回台灣後手機才寄過來,還花了一千塊。在紐澳旅行不會有什麼緊急嚴重的經歷,除非你撞到袋鼠,那邊很安全,不會有搶劫或是天災人禍,而且學校也會幫你買保險。可以提醒大家的是,像我的個性比較「ㄍㄧㄥ」、放不開,所以我事前就把一切規劃好,旅行完全照行程走。而且我不喜歡住青年旅館,要跟很多人分一間房,如果室友很雷,就會很不舒服。還有些無形的壓力,讓我在旅行中很焦慮,導致旅行的時候沒有享受旅行的快樂、沒有放開心胸享受旅行的感覺。東西看多了其實大同小異,最重要的是心裡當下產生的感受、想法跟體悟。旅行要珍惜的是過程,當然,在沒有發生意外的前提下。
Q.
除了南島之旅外,有沒有去別的地方旅行?
A.
北島去了火山地區的地熱景點跟地熱湖、看了羊、還去了哈比村!如果很喜歡魔戒的話,哈比村是必去的景點。他會介紹電影裡的角色台詞跟畫面,魔戒迷必去啦,蠻漂亮的。這裡不接散客,因為每團會有解說員,通常都是打工換宿的魔戒狂熱粉絲哈哈。還有個哈比人的酒吧,可以免費兌換一杯啤酒。園區小小的,但很漂亮。我們還有去拍攝納尼亞傳奇的海邊(教堂灣),那裡有個有名的洞穴,還成為微軟的桌布。還去了奧克蘭的一座島,因為奧克蘭大學在那裡有個酒莊,所以紅酒課去那裡校外參訪。其實我本來並沒有特別喜歡紅酒,當初會選這門課,只是因為覺得這在台灣學不到,以後學要花很多錢,所以把握機會。而且下課後同學揪露營,所以我們一群人又留了下來,但我又是睡那個睡袋,超冷的。那時候剛好有兩個美國女生想要自己一個帳篷,所以我必須跟男生一個帳篷。說到外國人真的比較沒有身體界線嗎?對的,可是又有分,像西班牙人比較熱情、德國人就相對比較死板。但跟亞洲人比還是有明顯差別,比如說在台灣男女搭肩拍照通常就代表有什麼了吧,但在國外就只是常態。而且他們其實都知道亞洲人比較保守,所以會比較注意。總之,我在紐西蘭沒有去很多地方,不過南島比較好玩。
Q.
11天南島之旅的行程內容?期間最開心和最痛苦的事情?
A.
南島超美的,有很多神奇的風景。紐西蘭三分之一的人口都集中在奧克蘭,剩下分佈在威靈頓跟北島,所以南島都是山跟湖。我們租了一台露營車,規劃了大概的路線跟景點、訂了住宿(為了好好洗澡、睡覺)就出發了,過了非常熱血的十一天。其實南島就是開車、欣賞風景、拍照。我們有去蒂卡波湖的星空保護區看星星,之後我跑出去拍照,大概拍了一、兩個小時,手就僵掉了,那天晚上超冷,隔天早上起來車都結冰了。想像一下,在直直的大路上開著車,旁邊有很壯觀很雄偉的山脈,你們放著西洋流行樂,聽歌大唱,心胸就會很開闊、很無憂無慮。我們還有去滑雪,但很快就因為風勢過大,滑雪場要關閉。少少的不愉快是英國人有點龜毛,不像美國人那麼直率。他們會微婉的表達他的不爽,例如說「我覺得這主意很interesting」、「這東西吃起來很interesting」,就代表他不喜歡,偶爾會有點不爽,其他都還好,在南島很開心。
Q.
寫網誌的動機是什麼?
A.
想要紀錄,因為我覺得這世界資訊不對稱的狀況太嚴重了,而且我喜歡分享實用的資訊,也喜歡整理東西。因為寫網誌很花心力,所以有靈感的時候才寫,都是隨心所欲的,想發就發、不想就算了。雖然我會刪除不想分享的部分,但網誌百分之百是事實,只是可能經過省略,不會作誇大。
我想傳達的是:交換不像想像中那麼美好、精彩、好玩、輕鬆有趣,就是換地方過另一種生活,不如意的事也很多。而且新的環境會促成新的自己,有可能連自己都不認識,所以會做很多以前會無法理解的事情、好像看到自己醜陋的一面,這不是個開心的過程。老實說,我交換的時候也不是每天都很開心,很大一段時間很鬱卒。但因為這樣的經歷,我對自己有更全面的認識,也學會接受、包容。以前會覺得應該要跟誰一樣、要符合社會期待的形象,交換之後我覺得自己開心就好了。
Q.
網誌中《寫給總是覺得自己不好的你》裡面有句「因台大而驕傲,因台大而自卑」的句子,學姊想表達的意思是?
A.
我發現自己不如人的地方,也發現自己有優勢的地方。在紐西蘭的時候,語言問題讓我發現自己的英文能力不夠好,但也發現很多在台灣大家視為理所當然、習以為常的事在國外是很特別的。或是我的個性在台灣可能不那麼受歡迎,比如說講話大聲、不像女生、強勢、有企圖心,但在國外,他們會覺得活潑開朗、有主見很好。並非絕對的好或壞,是所處的環境突顯出你的不好,讓自己比較注意不如人之處。交換之後我發現,我是個有優勢的人。所以有時候我們自卑的特質,在其他人眼中可能是長處,或只是環境讓你沒辦法看到自己好的那一面,所以有時候不用對自己太嚴厲,因為這些跟環境有關。
Q.
在國外時什麼時候會深刻認知到自己是台灣人?從紐西蘭回來後對台灣的看法有什麼改變?
A.
出國之後就深刻體認到自己是台灣人。像國慶日在台灣,就是賺到了一天假,但在紐西蘭的時候,我印了國旗貼在宿舍門上,還寫了一篇國家認同的文章。有時候無知的外國人會有些讓人翻白眼的言論,我就會特別強調自己身為台灣人跟中國人的差別。回來之後,會用一種比較客觀的角度看台灣的現象跟文化。因為本來視為理所當然的事,去國外之後會被打破,所以會有新的想法,就會用比較超然的立場觀察台灣。像以前我覺得台灣的房子醜醜、舊舊的,可是去了很多國家之後,反而覺得這些很有台灣獨特的風格,畢竟國外看不到這些。
Q.
給想出國交換或即將出國交換的人的建議
A.
第一,交換是非常奢侈的一段時間,課業壓力不重、不用擔心工作、不會感受到台大的同儕壓力。所以去交換的人,一定要很用力地把握交換的時間,因為非常難得。盡量減少跟原來生活環境的相似度,降低跟臺灣人相處的機會,而且越多越好。如果仍是熟悉的環境,是不會長大的。
再來,大家都說交換就是跨出舒適圈。聽起來很容易,但一點都不浪漫,而且非常不舒服。我的建議是,去習慣舒適圈外帶來的不舒服,很像在「練肖維」,但是是事實。事情在開始之前,會有各種恐懼、想法阻止你,但只要讓自己習慣,就會水到渠成。我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在澳洲的時候學潛水,上完第一天就落跑了。因為那個教練很兇、又澳洲腔,我跟我同學常常還沒聽懂就開始動作,所以不能執行指令,所以就放棄了。之後很後悔,如果堅持下去的話,就會多很多新的可能性。
最後一點,我覺得大家很容易對實習、交換有憧憬。因為不了解它,所以會賦予很多期待,但其實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特別。很多人覺得去交換,會覺得每天吸的空氣都不一樣、世界是彩色的、還有漫步異國街頭的情調等等,但不是。事實上,你就是背著書包去上課、扛十幾公斤的菜等等,所以以平常心看待就好。
採 訪 後 記
學姊在分享自己的故事時,仍難掩當時的興奮之情,聽得我們也跟著激動起來,對於種種感受的真實描述,我們似乎也跟著實際遊歷了一趟。而在分享這些有趣的經歷之餘,學姊也不時提醒我們,交換並非如想像中那樣美好,不需要抱以過度浪漫化的期待。識清交換的本質,積極面對過程中的低潮,會有意想不到的成長及新的人生可能。最重要的是,無論是在交換期間或是在旅途中,把握機會、享受當下,往往能得到最多回饋。
2016.10.15
► 學姊小檔案
IB106 楊令瑜
大三的時候到紐西蘭奧克蘭大學 (The University of Auckland) 交換一學期
學姊的網誌:http://fisheepdiary.blogspot.tw/
► 文章資訊
訪問日期:2016.10.15
照片提供:IB106 楊令瑜學姊
採訪 / 編輯:IB108 葉倢妘、IB108 呂威逸
文字編輯:IB108 呂威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