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紀錄】10/6 交換講座 -《交。換》part two
交換講座活動紀錄 part two
IB105 賴嘉俞
IB104 朱家寬
IB105 吳昱樺
(攝影:IB107 程孟元)
10月6號當天,國企系學會學術部在管二B1國學講堂舉辦系上的交換講座。系學會特別邀請了六位曾經到不同國家的學長姐,親自為學弟妹解答對於交換的疑問,以及給予大家更多交換的建議與自己經驗的分享。
IB105 賴嘉俞學姊
校級交換至瑞典隆德大學交換一學年
(攝影:IB107 邱采涵)
履歷撰寫
為我們介紹如何撰寫履歷的是透過校級交換名額到瑞典隆德大學交換一學年的賴嘉俞學姊,除了講解中、英文旅力的撰寫,學姊還有提供如何準備備審資料及讀書計畫的方法。
首先,因為交換名額分為校級及院級,有些許不同,因此將分開介紹。校級交換的學校以綜合型大學居多,且偏好較活潑的風格。在撰寫履歷時,要切記這和撰寫求職履歷很不同。評審期望看到的,是學生從大學生活的回顧中判斷申請者適不適合出國交換、以及其出國的動機。整體風格雖要符合學校規定,但一定要有自己的風格!值得注意的是,在回顧大學生活時,很容易和他人做比較,學姊親切地提醒我們不需要擔心自己的東西不足、或是覺得自己不如他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色,只要突顯自己就能勝出。
而回顧過去的方式也有訣竅,首先,把自己的經歷全部列出來。接著篩選這些經驗,突顯出想讓評審認識自己的特質,並把自己最開放、願意嘗試的面向呈現出來。另外,參考他人的履歷也是很好的方式。整體而言,因為校級的風格活潑,在視覺呈現的部分,只要有自己的特色就不會失誤,可以多放照片豐富畫面的呈現。國企系的設計能力都有一定的程度,只要有亮點吸引評審注意即可。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因為履歷、讀書資料、申請動機需一起繳交,因此評審會綜合地評分。因此突顯個人特質時,務必連結到交換的申請動機及讀書計畫,讓評審清楚了解自己交換的原因。
接著是院級交換的部分。院級交換的學校多是以商學院出名的學校,風格不如校級活潑。欲申請院級交換,要特別注意英文履歷的撰寫,往後求職或申請研究所也都可以參考。因為院級的評審即是管院的教授,偏好的風格近似於求職履歷,但仍然要扣住交換的主題。撰寫時,可以多參加履歷講座增加經驗。視覺呈現的部分,只要設計的能舒服閱讀即可,可以透過搭配字體及標示重點的方式呈現自己的特色。若需要撰寫英文申請學校動機,可以以論說文的形式撰文(往後求職或申請國外研究所時也是)。將重點著重在「為什麼這間學校最適合自己?為什麼自己適合這間學校?」,將兩者串連起來便會增加說服力。
而讀書計畫是很重要的一環。因為多數人寫的內容都大同小異,因為大部分都是透過想像的,因此只會有基本分。若想要得到高分,可以聯絡曾在這所學校交換的學長姐,深度了解這間學校——從「官網以外」的地方獲得資訊,並標示出這所學校的哪些特色吸引自己,更貼近自己、更真實,就會吸引評審目光。
最後,申請交換動機關鍵即是抓住評審喜歡的內容,但如果真的沒有,籠統的話術仍然可行。
總而言之,上述所有資料就是評審認識你的唯一方式。因此務必讓評審了解:自己與學校適合彼此。
學弟妹與學姊的QA時間
交換學到了什麼?有什麼感想?
儘管在台灣就有接觸國際間的大小事,但這跟親身在國外生活、和外國同學交流完全不同。我將學到的東西分成三個層面:Rest、Reset、Respect。交換的本質,是在學習如何跟自己相處。因為在一個沒有人認識你的地方,有很多時間允許自己思考周遭人事物對自己的啟發,也會見識到許多不同的價值觀。因時差的關係,無法和熟悉的人聊天,因此會有許多時間反省自己。我了解到:無論選擇怎樣的生活,都是自己選擇的,沒有人有資格評論你的人生。不時要停下來想想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不需要過於在意他人對自己的評價。這些都跟剛開始預期的不同,是完全沒預料到的事情。
選擇交換會失去什麼?
如果是選擇大四出去交換的話,畢業辦桌、畢業舞會、畢業典禮、學士服合照都有可能錯過。但時間成本都是自己定義的,如果交換可以使自己成長,就算錯過這些,也不算失去什麼。只要自己在決定交換前審慎評估就可以了。
IB104 朱家寬學長
院級交換波蘭華沙大學交換一學期
(攝影:IB107 邱采涵)
國家學校選擇
系學會邀請到透過院級交換到波蘭華沙大學交換一學期的朱家寬學長向我們說明他是如何決定選擇伯蘭華沙大學這所學校。學長說當初會選擇波蘭,是因為學長希望以後可以向世界行銷台灣,所以希望可以先瞭解各式各樣的風俗文化。首先,波蘭位在歐洲中央地區,又是歐洲國家裡物價相對較低的國家,省下來的錢便可以體驗更多事物、接觸更多國家。另外,波蘭與台灣也有許多共同點:有多次被殖民的歷史、只有年輕的人會使用英文等等,這些相似處讓學長對波蘭增加了許多好感。最後,除了詢問他人的心得感想,自己也受波蘭的神祕氣息所吸引,因為較少人到波蘭交換,增加了能自己探索當地的可能性。學長建議大家在考慮交換國家前,可以多看看他人的心得。若選擇校級,可在國際事務處的網站上搜尋學長姐的心得分享,至於院級則可在國際事務Outgoing Exchange上找到許多相關文章。另外,政大的International Exchange Programs也有許多實用資訊可做為參考。
在選擇交換國家時,可以先以刪去法刪掉多數國家,再以經濟條件做為排序。(如一學期在歐洲需40萬、澳洲需25萬、美國需30萬、東歐、土耳其需25萬、東北亞需20萬、中國需15萬)雖可以用學校排名、語言、物價、交通等作為參考標準,但因各有好壞,很難排出名次。因此最重要的還是視自己交換的目的、和自己的個性,才能找出最適合自己的國家。最後,跟著直覺走,一旦選定就不要再多想。每個國家各有優缺點,所以不管在哪都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新火花。
學長將在波蘭交換的日子分成三個部分:生活、學習、旅行。
在波蘭生活時,自己變得像家庭主婦——對物價的變動變得敏感、生活規劃精打細算、也必須自己做家事。雖然瑣事繁雜,但能真實地感受到自己用力地在生活,也會有很多時間反思自己、思考人生方向。陌生的環境,較容易讓自己靜下來思考。許多人認為獨立生活,就是能自己打理食衣住行,但真正的獨立生活,是能對自己的未來有所想法、整理出自己的人生方向。另外,在交換的日子裡,文化交流是很頻繁的。在接觸來自各地的人後,透過彼此的相處,往後對那些國家的印象也會變得立體。
在學習上,波蘭不像台灣連續上三堂課,而是兩堂連續不下課,而這樣的上課方式反而比台灣的還要容易吸收許多。課堂前必須提前閱讀相關資料,上課時直接由教授帶領大家討論、交換意見、最後再由教授補充不足的內容,這樣的上課方式很有效率,學習效果也好很多。學長在波蘭修習了一門關於國際關係的課程,也透過這門課獲得了許多新的國際觀,從原本「知道世界各地的事」,提升成「能從不同角度觀察同一件國際事務」。台灣雖然也有許多國際新聞,但往往是以美國的角度下定論。而在這門課能經由討論,聆聽不同國人的想法及其思考的角度。另外,學長提到,除了學校課程,更可以在同學身上啟發種種新的想法。不需要擔心語言成為交流的障礙,因為台灣學生的程度並沒有比較差。不過有三個國家的素質普遍都很好,分別為:德國、新加坡、印度。德國學生態度嚴謹、思緒邏輯清晰、有國際觀、上課也很積極主動;新加坡學生在小組討論時能在短時間內做好充分準備,讓開會效率大幅提升;印度學生很用功、很聰明、也很有自己的想法。這三個國家的學生都可以做為大家學習的榜樣。
在旅遊方面,能區分為三個階段:步步為營、抓大方向、隨心所欲。在第一階段,常常要求一切皆完美地規劃。卻因為所有行程都已固定,失去調整空間,反而會讓自己很有壓力。如果因為突發的意外拖延到行程,容易影響心情。旅行結束後,只會覺得很累。在第二階段,只要決定好目的地、訂好票、就出發了,其餘的到當地解決。放下規劃好的行程,走就對了。少了行程的壓力,反而能真實注意到當地的樣子,也會遇到許多意想不到的人事物。當執著的越少,得到的會越多。最後的第三階段,無論看到什麼、到過什麼景點,都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心裡感受到什麼。隨心所欲地探索,才能真正融入當地人的生活。此時自己已不像觀光客,而是能真正感受所處的環境、感受自己。另外,因為學長旅行了許多不同地方,對各地不同的生活步調印象很深刻。因此開始反思:科技的進步原是讓生活變得方便,但在現實社會中,越先進的國家反而越匆忙。因此回來台灣後時不時會提醒自己放慢腳步。人生如一場旅行,而攝影是記錄旅行的方法——光圈控制景深,即謂人生不一定要規劃得那麼清楚,模糊點也能看到不同的畫面;快門控制曝光長短,即是生活步調,快有快的風景、慢有慢的好處,但要學著切換,不要一昧地前進;感光度便是感受度,以開放的心感受周遭一切;而最後的構圖,即是以不同的角度觀察這個世界。
最後,學長提醒我們,交換不是唯一的選擇,不一定要盲目的跟風。想清楚什麼對自己最好,下定決心,就去做吧。如果對旅行或文化有興趣,學長也另外推薦了兩本相關的書目,分別為《旅人》及《談判地圖》。
學弟妹與學長的QA時間
Q:交換對人生的重大轉變?
沒有具體改變什麼,但改變了想事情的角度。會試著放慢自己的步調,也會在空閒的時間反省自己,重新回想過去的人生經驗對自己的人生影響,以及對未來的人生安排。
Q:如何安排時間?
每所學校放假時間不同,依放假的時間長短決定出門的距離,如果遇到連假就會出國玩。
Q:面臨的挫折及面對方法?
在國際關係的課程中,因不常接觸歐洲事務,不像當地學生擁有對歐洲的知識,因此不太能表達自己的想法。為了彌補自己的不足,會多搜尋其他國家的資料,主動查詢、認識。
Q:英文課程多嗎?
華沙經濟大學是一所商業研究很有名的學校,英文課程很多,學生的語言能力也很好。
Q:會建議學弟妹們大三還是大四交換呢?
都可以,不過較推薦大四。可以在交換前把基礎的課修完,之後就可以上進階的課程,也較容易了解。
Q:GPA要求?
院級的分數要求相對較低,因此中間程度的人也都有機會。
IB105 吳昱樺學姊
校級交換至中國蘭州大學交換一學期
(攝影:IB107 邱采涵)
國家學校選擇及出發事前準備
這部分將由透過校級交換到中國蘭州大學交換一學期的吳昱樺學姊,除了上述主題,學姊更向我們分享了他在中國各地遊歷的種種故事。
學姊說明自己會選擇中國,是因為想去新奇、參觀機會難得的地方遊歷。因為學姊對沙漠風情很嚮往,因此只有新疆西藏、埃及等選項,而最後選擇了中國。一開始也對歐洲有興趣,但後來認為以後工作也有機會去,因此選擇前者。學姊建議大家,以自己的交換目的為選擇國家的主軸。若交換目的明確(練習語言、為了以後的工作),那範圍便會縮小很多。但最常見的是「想唸書又想玩」,因此要再更進一步地分析各地優缺點、找出非去不可的理由。哪些是出國才做得到?為什麼只有那個國家才行?以學姊自身為例,因為想去西藏欣賞風景、去自治區體驗藏族文化,因此選擇中國。自己也喜歡歷史及不同文化,能親自探訪能看見當地真實的樣子,而非透過漢人的角度,還可以體驗少數民族的生活方式。
學姊在交換期間,走過了中國十二個省份,每天行走三萬步。在語言不通的環境裡,最好的語言便是笑容和自己拍的照片。學姊在旅行中見識到許多不同的價值觀,也對不同部族看事情的角度有了新的體會。
最後,學姊向我們分享準備備審資料、讀書計畫的方法和出發前的準備方式。對於校級的備審資料,因為偏好的風格活潑,和商用履歷截然不同,但仍然要保有邏輯、以兩頁內容為限、條列重點。將自己的經歷與能力分類,以數據化的方式呈現結果,也可以附上活動照片點綴。讀書計畫則是分成:前言、短期修課計畫、短期課外活動、中長期計畫四個部分。前言用故事性的描述說明申請這所學校的動機,並提出未來潛力。修課計畫則一定要到該校的選課系統查詢清楚再做規劃,並向評審說明這些課程能和曾學過的課程內容、自己的學系專業互補有無,也和未來想從事的職業相關。在課外活動的部分,實際說明除了唸書之餘也會安排娛樂時間,但仍要有學習上的回饋,和學習成果牽上關係。最後,中長期計畫則是說明交換回來之後將如何回饋母校、向學弟妹分享交換的成果,向學校展現自己善用、感謝學校提供交換的機會。
在正式出發前,除了確認入學通知、抵達時間,還要規劃好在當地的一切生活所需。首先,可以向有經驗的學長姐請教注意事項。接著,估算出花費的總金額,包括食衣住行育樂,在此同時也可以檢視自己是否都安排妥當,若符合資格也可以申請獎學金不無小補。到了當地之後,保著開放、勇於體驗的心——無論發生什麼事,一切都是經驗。享受當下的任何時刻。
學弟妹與學姊的QA時間
Q:如何安排時間?
如果有不同的計畫,和教授說明清楚,讓教授了解即便不在課堂上,自己的規劃也會跟課程內容有所連結。釐清自己的目的,規劃好在當地的生活。善用每分資源,做好決定就不要浪費任何一分鐘。
講座最後的QA時間:
Q:為何建議大三出去?
大四出去的話,回台灣後壓力會很大。因為其他同學都有了實習、工作機會,而且剛回來魂不守舍,無法快速進入狀況。因此會很焦慮、難以面對現實。大四出去也會錯過一系列和畢業相關的活動。另外,交換可以啟發新的想法,若是大三出去就能有轉換跑道的時間。但優缺點因人而異。就算是大四上出去,大四下有還有機會找工作,另外在冷門時段投履歷也比較容易被注意到。
Q:交換期間最後悔的事?
在交換期間浪費太多時間。因此建議大家:不要宅在宿舍、不要每天睡很晚。好好把握交換的時間,不要浪費。很多事情在平常生活中不會遇到。有時候會被原來的價值觀制約,但原來的框架在新的地方是不存在的,所以就去做吧,不要讓自己有後悔的機會。
► 活動資訊
交換講座《交。換》
2016.10.06(四) 18:00
管一B1國學講堂
► 文章資訊
紀錄日期:2016.10.06
文字編輯:IB108 呂威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