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企業參訪】貝殼放大

「你幫我完成我想不到的美好,我助你實現你達不到的計畫。」這是表達群眾集資最為貼切的一句話。從2011年台灣的群眾集資概念興起開始,至今已有5000件左右的群眾集資案件,成功率將近五成,包含《看見台灣》上映計畫、318學運廣告投放、金萱字體發行、月亮杯等知名案件。在短短六年間,群眾募資歷經爆炸性的成長,為了更瞭解群眾募資產業與其未來趨勢,系學會於學期尾聲前往貝殼放大參訪,一窺神秘面紗!

 

企業簡介

貝殼放大為亞洲最大的群眾集資顧問公司,以「提案者的萬能管家」為企業定位,提供一站式的顧問諮詢服務,協助提案者進行從一開始的市場分析、專案製作,到專案上線後的全方位推廣行銷,目前已輔導了超過100個團隊於國內外的募資平台、自建的集資網站上完成募資計畫,輔導團隊的集資成功率高達91%。

貝殼放大取自英文的「Backer」和「Founder」,為贊助者和募資團隊之意。「貝殼」同時也代表「金錢」,期望透過貝殼放大提供的服務與工具,幫助募資團隊獲得所需資源,將他們的創意從1變成10;贊助者也能發掘更多新奇有趣的想法,並成為幕後推手之一,讓世界上出現更多美好的事物。

貝殼放大旗下亦包含以下團隊:

Backwork(貝殼工坊):由產品設計師、平面設計師、影片團隊與工程師組成,因應不同專案製作出符合專案需求的集資影片、網站,和整體專案的設計包裝。

Backme(貝殼集器):為金流服務系統,提供客製化的網站設計、金流處理、活動參與者資料與網站後台設計管理,幫助提案者自建集資專案網站,不必受限於平台功能,可以依照專案需求量身製作贊助方案、自由設定集資時限。

CrowdWatch(群眾觀點):為台灣第一家專注群眾集資領域的媒體,每日介紹全球創意集資專案、分享集資產業的觀察與分析,掌握每個創新點子與產業脈動。

營運模式

每年約有1000多個募資團隊向貝殼放大尋求協助,而真正接下的案子只有5、60件,這是由於貝殼放大擔任的是較為主動積極的顧問角色,與每一個專案合作時,相當於是以自身的商譽為團隊背書,因此須經過「正面表列」的評估,評估標準包括:

  • 是否有經濟效益:由於貝殼放大提供的是一站式服務,平均一個專案至少需要四位成員全心投入四個月的時間進行,因此專案必須有足夠的回收才會接。

  • 對社會、公司的價值:若提案內容與社會公益、教育展演相關,能為社會帶來一定價值,且與貝殼放大的理念相符,貝殼放大會願意減少酌收的費用協助進行。

  • 足夠的互信基礎:對提案者而言,專案是他們多年來的心血結晶;而對於貝殼放大來說,承接的是一個最為困難的專案發展歷程,因此雙方必須對彼此有足夠的信任、理念與目標契合度,才會進行合作。

貝殼放大的獲利主要來自於專案的固定委託費、募資金額的一定比例服務費、以及獨立集資工具(貝殼集器)的收費。

 

與募資平台的不同

我們可將貝殼放大理解為flyingV、嘖嘖、群募貝果等群眾募資平台的上游企業,提案者將專案交給貝殼放大評估、設計與包裝後,再上架到募資平台進行募資。

而貝殼放大承接的案子當中,並非所有都會放上募資平台,有相當大一部分是透過提案團隊自己的網站或其他管道進行募資,這是由於放上募資平台是為了平台的聚集經濟,能夠利用平台本身的流量增加曝光與被贊助機會,但目前台灣募資平台的固定用戶仍是少數,平台上成功案例的贊助者有80%是因為在其他平台上接觸到提案,受提案本身吸引才決定贊助,僅有20%是來自平台的被動流量。因此,若集資團隊本身具有一定數量的粉絲,可考慮採用獨立集資。

總結來說,貝殼放大跳脫了集資平台的概念,站在顧問的角度為提案者提供更完善的服務,幫助團隊從一個概念或產品發展至一定的規模,再進一步成長為大型品牌;另一方面,貝殼放大也期望能守護這群願意支持創新想法、概念的贊助者,擔任審核、推薦提案與維護贊助者權益的角色。

 

未來趨勢

透過觀察近五年來的群眾集資案件,群眾集資產業的未來趨勢為大型案件的件數逐漸增加且贊助金額愈發集中,符合「80-20法則」:前20%的專案募集80%的資金;此外,基於過去的成功案例,有愈來愈多大公司願意嘗試群眾募資,如Sony SmartWatch即是透過群眾募資所發行的。

 

► 文章資訊

參訪日期:2017.06.09

攝影:IB107 邱采涵

文字:IB107 吳信衛

bottom of page